联系我们 招聘公告
联系我们
集团新闻
招标采购
首页 - 新闻中心 - 浙里制造 - 详情
中国船舶报专访省二轻集团副总经理方力
来源:中国船舶报
2025-08-22

从“针线布匹”走向“钢铁巨轮”,传统轻工领域起家的浙江省二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跨界高起点进军智能船舶赛道,并投资12.4亿元打造浙江省智能船舶创新中心,背后有哪些具体的考量因素?

8月13日,浙江省二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方力接受《船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二轻集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深入挖掘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在绿色智能船舶、海工装备、智能制造等方向聚焦发力,这是二轻集团长期摸索后确定的符合自身实际的主业培育方向。下一步,通过浙江省智能船舶创新中心的实践,让浙江船舶从“传统制造”走向“智造标杆”,为实现海洋强国梦贡献浙江方案。

图片

跨界转型:是市场驱动 亦是战略指引

从航运产业趋势来看,距上一轮造船超级周期近20年,全球船队老化,运力更新需求迫切。同时,船舶技术正朝着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借智能与脱碳契机,发展绿色智能船舶,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与此同时,制造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部署,以及浙江省贯彻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和“415X”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部署,都为二轻集团指明了方向——向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转型。

方力表示,二轻集团在绿色智能船舶领域具有先发优势。2020年4月,二轻集团并购了国内船舶电气领域唯一上市公司——常熟市国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在智能船舶和电动船舶等方面拥有自主创新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其控股的杭州海创自动化有限公司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牵头项目入选浙江省“尖兵”“领雁”计划。并购后,二轻集团积极支持国瑞科技所属浙江北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百吨级无人船研发项目。

为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业务发展,二轻集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布局。2023年7月,二轻集团出资5000万元成立智能船舶研究院,重点建设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科技产业咨询平台和产品测试共享平台,培育和孵化高新技术成果,推动全链条转化。2024年8月,投资12.4亿元的浙江省智能船舶创新中心开工建设,该项目是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海洋经济发展重点平台,承载着推动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和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使命。

图片

方力介绍,智能船舶创新中心定位为集产业总部和研发实验孵化于一体的智能船舶制造应用协同创新平台,是二轻集团主业培育的基地,也是集团智能装备产业“一总部,三中心”的重要平台。目前,二轻集团正以浙江省智能船舶研究院为原创技术策源地,以上市公司国瑞科技为优势智造工厂,以创新中心园区为空间基地,锚定海上中大型无人艇、内河无人艇、内河智能新能源船、智能渔船、海工装备和船舶电气自动化等领域,加强智能船舶创新链产业链企业的引进、孵化和培育,为智能船舶产业“补链”“强链”“延链”。

破局发展 打造智能船舶协同创新平台

二轻集团发展智能船舶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智能船舶建设顶层设计与协调联动不足、产业链尚未构建以及领军技术团队与骨干人才紧缺是主要痛点。

方力表示,智能船舶产业需要的生产要素尚待有效整合,产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研制—应用—反馈—改进”的产业生态链路还未建立,船舶智能化技术还不够成熟,规模化应用还有距离,产业链有待整合、打通。

为此,二轻集团统筹布局构建“1+1+1+N”体系,打造智能船舶制造应用协同创新平台。第一个“1”是智能船舶研究院,打造成为智能船舶技术的策源地、发动机;第二个“1”是国瑞科技,打造成为智能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的链主企业;第三个“1”是浙江省智能船舶创新中心,打造智能装备产业总部、无人技术研发中心和智能装备孵化中心;“N”即如北鲲公司、杭州海创等一批智能船舶产业链相关企业。总体以智能船舶研究院为牵引,以国瑞科技、北鲲公司以及新能源船舶企业为支撑,以智能船舶创新中心为基地,锚定相关领域,聚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集产业总部和研发实验孵化于一体的智能船舶制造应用协同创新平台。

对于领军技术团队与骨干人才紧缺的问题,二轻集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精心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创新构建科技人才驿站,发挥“科技引才平台、交流对接纽带、成果转化桥梁”三大关键作用。深化与浙江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将合作团队人员纳入科技人才信息库,发布揭榜科技项目,鼓励核心骨干人才带头揭榜挂帅,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同时,通过聘用、合作、技术入股、利润分享等多种灵活方式,推动驻站人才科研成果转化,让人才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

图片

整合赋能 构建智能船舶核心产业链

方力表示,浙江智能船舶创新中心将围绕智能船舶核心产业,在智能船舶产业链基础上,构筑绿色智能航行生态网,系统推进智能船舶产业发展,主要工作分三步走。

一是产业聚集。前期聚焦船舶设计、感知和传感、智能控制器、人机交互系统及上下游行业,搭建智能船舶制造基础产业链框架;2028~2030年,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设计、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智能船舶功能集成等产业,搭建智能船舶全产业链;2031~2040年,聚焦智慧港口建设、船岸协同系统、数字水域建设、港口自动化等产业,搭建绿色智能航行生态网。

二是生态共创。通过产业园招商运营,引进、培育、集聚智能制造产业链企业,形成良好的规模发展效应。加快形成“验证—孵化—小试—中试—熟化—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构建智能船舶核心产业链,打造绿色智能航行生态网,实现产业链贯通、生态圈赋能。

三是价值共赢。通过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的“补链”“延链”,加快建设浙江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更好地服务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走好高端智造国产替代道路。

此外,顺应船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趋势,浙江省智能船舶创新中心也有具体的行动计划。一是组建创新链联合体,赋能技术创新。围绕智能船舶技术集结研发力量,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重大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发,着力突破智能船舶控制系统、新能源船舶能源(动力)管理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硬核科技成果。二是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研制,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主动对接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建设适合渔船自主航行、智能船舶航行及运行数据收集运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助力智能船舶上下游企业规范有序快速发展。三是探索产业园运营发展新模式,加快产业链整合与优化。加强对海工装备、电气配套、机械加工和数字软件等智能船舶配套生产企业的培育和招商引资,充分挖掘项目潜在客户,利用现有产业链储备资源吸引更多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