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国瑞科技吕敏务虚会发言材料

发布时间:2020-12-04 浏览量:9709

抢抓机遇 练好内功

做大做强集团公司制造业

国瑞科技   吕  敏

集团公司在年末举行学习会,是一个惯例。但我觉得今年的学习会特别有意义。一是展示会。我们集团今年实现了凤凰计划的首个突破,并购了常熟国瑞科技公司,集团公司全体中层正职来看看上市公司情况,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二是规划会。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起始之年,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的新发展阶段开始之年,我们在学习会上不仅要谋划2021年的工作,更要展望十四五发展规划;三是思想会。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会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二轻上下思想逐渐统一,发展思路逐渐清晰,集团公司第一次党代会已经明确了5421的发展目标,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初稿已经明确了两大版块的发展规划。所以今年的的学习会一是增强信心,二是谋划未来,三是统一思想。我认为,今天的会议将会是二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瑞科技是一家制造业企业,接下来,我结合二轻十四五规划,结合国瑞的实际,针对二轻规划中提出的制造业,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认真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实业兴国、自主创新之路

一百多年前,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企业家、政治家提出“实业救国”,因为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现在我们国家是要实现民族复兴,所以不是“实业救国”,而是“实业兴国”。

近期,有两件事成为新闻的焦点,一是11月3日,蚂蚁金服暂停上市;二是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通博物苑参观了张謇生平展陈。这两件事,我理解是中央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实业优先,金融支持。在实业中,重点是生产、制造、科技类企业,其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核心。“建议”中指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同时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应该说,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产业变革。国瑞科技在生产经营中一直践行“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这方面的工作走在了前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在面对不同市场挑战的时候,我们同样也面临着中国制造业的共性问题。

一是技术亟需得到突破。制造业的核心是技术。以前我们经常说,发展中国家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是什么?是模仿和借用,是技术引进,是市场换技术,是可以吸取先发们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但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把我们作为第一竞争对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后发优势没有了。因为模仿只能接近,很难超越;市场换技术也只能换到边缘技术,换不到最核心的技术。我们用模仿并通过低成本竞争的策略,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所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科技要强调自主可控,市场要强调双循环的新格局。无论是华为的芯片之痛,还是我们国瑞在技术上遇到的难题,除了实现技术上自主可控,我们已经没有第二条通道可选。虽然得益于疫情,中国制造业规模依然会保持上升,但从长远来看,亟需在技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二是要占领国产化替代的市场。建议中明确提出自主创新,自主可控,什么是可控,就是自己研发,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制造了一个产品,核心元器件都是进口的,工业软件都是进口的,那不叫可控。以前普通元器件、工业软件市场上都能买到,我们出于市场竞争压力,自己就不研发了,用拿来主义,能买则买。但在贸易战的大前提下,我们低端的产品卖不出去,高端的产品买不进来,没办法了,只能自己研发。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比如国瑞科技现在努力往元器件方向发展,但竞争对手都是实力强大的世界品牌,无论是技术、市场、资本,都比我们强,我们的生存空间很小,但现在中央提出自主可控,提出国内大循环,那就势必要增加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为国内产品提供市场,为国内企业提供成长的空间。因为产品都是要经历过市场的检验,才会真正的成熟,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会。一是对内要练好内功,抓紧突破技术瓶颈,根据“建议”中第八条:“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根据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使我们的产品真正具备“替代”的能力。二是对外要积极拓展市场,瞄准国产替代的方向,抢占先机,形成新的标准,成为细分行业领导者。

二、认真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坚定不移地走制造业强企之路。

无论是国防还是经济发展,制造业都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基。目前全球制造业面临两个大的趋势,一是个性化需求导致生产定制化,生产地与使用地接近,这将导致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二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制造业信息化已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根据国企改革三年计划,国企将更加聚焦主业,培养核心竞争力,集团公司大力发展制造业,把制造业作为十四五战略发展方向,无论是从政治还是经济上,从二轻在省属企业中的地位提升还是二轻自身发展上,都是正确的选择。集团公司对申达和国瑞,一共投入了将近14亿的资金,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予以支持,二轻历史上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信联钢厂从事的也是制造业,我们既要发扬优良传统,更要拿出破釜沉舟、舍我其谁的勇气,把制造业做好。

一是实现两个企业的资源共享,发挥制造业版块联动作用。申达和国瑞有很多共同点,要形成业务、资源、技术的合作机制。在制造业企业内部管理、生产工艺、信息化、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如苏州地区制造业企业高度集中,有比较多的合格供应商,可以为申达的供销两端提供借鉴。二轻集团深耕浙江市场多年,可以为国瑞打开岸电系统,智能船舶,民用船舶配套产品等民品市场。加强制造业企业与集团内工业物资流通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共享客户资源、市场资源与渠道资源,解决供应链问题,通过研发、生产、采购、贸易一体化模式,促进集团综合效益提升。

二是立足自身特点,实现上下游的产业并购。申达曾是注塑机的行业标准制定单位,在注塑机产业上奋斗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市场经验。国瑞是船配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应进一步加大相关产业上下游并购的力度,在目前船舶市场低迷,国内需求上升的宏观环境下,实现迅速做大,完善产业链。加强与央企、国企的合作。目前在美国的单边主义形势下,中国众多央企纷纷开展降本增效,以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进一步降低委外代工,这会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合作的形式,参与到央企、大型国企的产业链中去。

三、认真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人才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企之路。

生产四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信息,其核心还是人的劳动,尤其是目前制造业面临创新驱动发展的大环境下,人的创造性因素已经超越了土地、资本等传统优势要素,成为了第一位的要素。

一是要在激励机制上取得突破。激励历来是国有企业的短板,要实现人才的脱颖而出,必须要真正实现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正负激励相辅相成的有效激励。根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探索国企中长期激励机制,将中长期激励额度在工资总额之外单列。制造业企业要充分研究政策,将政策用好用足,通过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制定年度人才工作计划,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下人才的良好局面。克服德清、常熟地理位置对人才引进的不利影响,通过在重点城市设立研究院等形式,加强人才的柔性引进。

二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党的先进组织力转化为对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党组织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形成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履行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骨干人才;开展全面创新管理,发动一线员工开展全员创新、五小创新,合理化建议,形成创新激励机制,在创新中培养人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